找到相关内容36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用现代观点看佛教

    性交中得悟成佛。对愚民而言,这毋宁是天大的好消息。既能享受性欲之“乐”,又可得成佛之“空”,自欺欺人一至于斯!  到了公元十一世纪,在波罗王朝末期,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,直斥佛教的荒谬。佛教徒也纷纷放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3258863.html
  • 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(1)

    和念佛往生了。  治疗师:我知道,为死后永生做好准备工作,是所有宗教最「崇高」的目标。但是弗洛依德认为这是一种天国催眠曲,是用来补偿人类为了文明的团结安定,所牺牲掉的性欲快乐和破坏本能。德国诗人歌德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559967.html
  • 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(3)

    也就是说,他们已能举起由定石磨利的观慧之剑,因此他们对每张墨渍图片之间的刺激影响力,非常敏感。而且,他们没有自我防卫的反应,能够如实地察觉到这些活泼意象所激发的丰富心境,即使是夹杂性欲和攻击冲动的资料,他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659969.html
  • 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

    获得了初步发展。惟早期我国佛教倾向悲观厌世,以生活为牢笼,以涅槃为解脱,视性欲为大罪,故作为生育象征的妇女,往往被贴上罪恶、不洁的标签,受到社会的轻蔑和歧视。以致信仰佛教者多为男人,几乎没有女性出家者。...,民国76年。  21 同前注,页321-325。  22 吕澄(1896-1989)也曾批评密教:“同印度教接近,愈益离开了佛教的面貌,……特别是主张性欲的瑜伽。”见吕澄:《印度佛学思想概论》,页...

    黄文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0161069.html
  • 三教会通与养生

    . Frankel) 创立了意义治疗学,著重于人的实存分析,发展了心灵高度的心理学,而将之和他之前的心理分析做一对比,佛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 (depth psychology) 将“性欲”当作基本原理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66169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在台湾的发展史研究

    利钝,以种种因缘、譬喻、言辞、随机方便而说法。如《法华经》方便品云:  今我亦如是,安隐众生故,  以种种法门,宣示于佛道,  我以智慧力,知众生性欲,  方便说诸法,皆令得欢喜(3)。 ...

    王 文 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5561879.html
  • 破除渴爱、我慢、贪欲

    不会伤害到他人,例如享受美食,或在第三戒许可的范围内满足性欲等。  然而,不论是否为戒条所容许,贪欲所展现出的一切形式仍然是不善的(akusala),因为它们把人们锁在业力的束缚上,而且必然导致痛苦。...

    向智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4462640.html
  • 佛教法律哲学的精要

    团里面的日常生活,先要把一切的「性欲」和「财欲」封锁起来了要励行最简单的生活(最少限度之衣食住)才行。不过佛陀并不是主张了苦行主义的人,苦行对于修道上是倒有害弊的,但是,过分的生活,违背正勤的生活,...

    李世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3962915.html
  • 陈若曦佛教小说中女性形象与主题意识──以《慧心莲》、《重返桃花源》为探讨

    凸显强烈的女性性欲。女同性恋小说反而出现了对爱欲的歌颂,像邱妙津、曹丽娟、朱天心、陈雪、洪凌笔下女女之爱都是女主角自我追寻的一部分。然而由于异性恋社会压力,许多女女关系也充满了纷扰与纠缠。陈雪、邱妙津、...作者只藉元义之口说:“他(指丰悦大师)表现的是人性啊!”性欲是个人生理的隐私诉求,是人性共同面对的课题,当戒律的强制力不能疏导情欲,崇高的话语后是情欲的暗流,谁能不串演多重人格的戏码呢?印之现实生活中...

    丁 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4464768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

    树名战胜。园者,即显应身无量变现。应身随机应化,普令利乐,故园名给孤独也。今此净土法门广大宏远,为智正觉严净之本,众生严净之因,通被上、中、下根,随其根性欲见法佛、报佛、应佛,皆应于此法门中求之,故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1.html